0%

回忆克拉科夫

最近出游比较多,五一假期之前的周末随公司去云蒙山爬山,假期去了无锡和苏州,张大夫在南京研究各种花花草草,让人不得不好好热爱了一把生活。其实说起出游,真正让我开始感觉到应该多去走走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,是去波兰的克拉科夫Krakow参加2013年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ideo and Signal based Surveillance,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让我觉得一个人出游的乐趣。在克拉科夫逛了很多地方,感受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。因为是自己一个人,所以逛的很惬意,全程都是徒步,累了就在街边的露天餐馆歇一歇,其实就好像咱们国内的大排档,只不过对咱们来说少了烧烤的油烟,多了点小资的味道,喝点汤吃点面包,恢复恢复体力。本想回来好好记录一下这三天在克拉科夫的见闻,一犯懒一晃一年半过去了,记忆也都模糊了,不过能想起来的肯定都是精髓了。

8月26日俄航凌晨的飞机飞往莫斯科,由莫斯科转机到克拉科夫,网上说俄航的服务态度很差、经常丢行李,在莫斯科转机安检也很麻烦,不过我个人感觉还好,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麻烦,但是由于航班的缘故,在莫斯科机场呆了四五个小时,没有当地签证,就只能干坐着,蹭着机场里龟速的WIFI发了两篇微博。飞机上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看日出了,还没见过黄山的云海日出,先拿飞机上的充数吧。亲近亲近大自然,感受伟大的造物主,瞬间就会让生活中的磕绊困难显得渺小,充满了信心去生活,所以总有人说“去散散心吧”,大概就是因为如此吧!

从莫斯科往克拉科夫是只坐大约100人的小飞机,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小的飞机,起飞降落的时候还挺刺激的,遇到气流颠簸的更厉害点,水平震荡的幅度也大,感觉这才叫飞行,以前的飞行家还真是得有点冒险精神才行。

在克拉科夫的住处是一个离中心市集广场只有50米的小旅馆,旅馆在一个窄窄的幽静的小巷子里,住宿条件很一般,不过是那种特别典型的欧洲老房子,石头砌的墙壁,大大的木门、陡峭的木楼梯、吱吱作响的楼板。沿着小巷到中央市集广场就变得热闹多了,广场中心是一个大市场,算是市民生活的中心了。对于这个广场,我记忆最深刻不是市场本身,而是坐落在广场南侧的圣玛丽教堂,这个教堂有两座钟楼,较高的一栋是尖顶,另一栋是穹顶,大概是因为教堂修建历时太久,流行的风格已经变了。每隔一个小时,从钟楼顶部都会响起号角声,戛然而止的号角声让人感觉曲子是突然中断的,这是为了纪念13世纪的一名号手,他在蒙古人袭击城市时发出警报而被弓箭射中喉咙,正午的号角声由波兰国家电台向波兰国内外播放。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,以至于在我准备雅思口语时,把在这里的见闻作为回答有关建筑、旅行主题的素材。

克拉科夫是一座古老的城市,在公元700年前后建成,所以城中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,有很多有趣的现象。例如刚刚说到的不对称的圣玛丽教堂,更有趣的是广场西南角的圣亚德伯堂,这座教堂有上下两层,下层是一个半地下室。实际上,这是两座教堂,半地下室是一座更为古老的教堂,在这座老教堂的正上方又重修了一座新教堂。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在古时候,人们不注意卫生,垃圾满街乱堆乱扔,久而久之真个城市的地面就被垫高了,最后不得不重修建了一座教堂。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怎么样,不过在克拉科夫确实有很多半地下室。

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坐落在城外瓦维尔山上的一座城堡——瓦维尔城堡,城堡背后是维斯瓦河,算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。在这里有着最古老的骑士屠龙的传说。很久很久以前,在瓦维尔山下维斯瓦河边的洞穴里住着一头恶龙,它要求人们每个月进贡一名美貌的少女让它吃掉。国王为了拯救全城的百姓许诺谁杀了这头邪恶的龙,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英雄。不过屠龙的并不是骑士,而是一名鞋匠铺的小学徒。他引诱龙吃下了塞满硫磺的羊,被烧的难受的龙拼命地喝维斯瓦河里的水,最后撑破了胃死去。后来国王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克拉科夫城,在瓦维尔山上建起了瓦维尔城堡。从此,小学徒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城堡里。

城堡的正中央有一组废墟,那是最初城堡的所在地,很小,随着时间的推移,城堡不断扩建,变成了现在的模样。其中的瓦维尔主教座堂据说包含了欧洲几乎所有的建筑风格,研究欧洲建筑如果没有来考察过瓦维尔主教座堂可算是不称职的。城堡里有博物馆,藏有达芬奇的名画《抱银鼠的女子》。另一个让我惊喜的是见到了波兰翼骑兵的盔甲,记得小时候玩《帝国时代II》,其中的斥候骑兵就是背后插翅膀的,当时还觉得居然有这么奇怪的骑兵,这次算是见到真品了。抄一段百度百科上的话

13世纪,波兰人面对的主要敌人有两个:西北面的条顿骑士和东面的蒙古人。面对东线开阔的地形和机动的蒙古骑兵,波兰军不堪一击,1241年连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让蒙古人给洗劫了一道。从14世纪起波兰的主要敌人是西边的条顿骑士,15世纪的13年战争是波兰崛起的开始。通过这场战争,波兰不仅驱逐了条顿势力,同时也锻炼了一支军队,其中以翼骑兵最为著名。

克拉科夫还是一座宗教城市,诞生了第一位波兰籍的教皇——约翰·保罗二世。约翰·保罗二世曾经发表过一些有关教会与犹太人关系的演讲,并经常对在犹太人大屠杀牺牲的犹太人表示敬意。1979年,他成为了第一个访问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教皇。他是少数在犹太文化下长大的教皇。2000年3月,他访问耶路撒冷,他说:“犹太人是我们的兄长。”一些人认为这是承认天主教由犹太教所分出来,而耶稣最早的跟随者是犹太人。在城内一个神学院的窗口上有一幅他的画像,据说在成为教皇以前,作为克拉科夫的总主教,他经常坐在这个阳台上,与窗口外的神学院的学生和克拉科夫的市民交谈。在克拉科夫可能有上百座大大小小的教堂,包括一些已经成为废墟的教堂都被保留了下来。

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,这就是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。克拉科夫的卡齐米日地区,就是这部电影的舞台原型。很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走进电影中的场景。电影中很多实景在此拍摄,至今还可以找到。在这个工厂附近有很多犹太人的墓地,很多墓主人都是纳粹时期罹难的。英雄广场上有68张铜椅子组成的雕塑群,代表着曾在这里生活过的6.8万犹太人。空旷的广场,空荡荡的椅子,一派肃杀。身处其中不禁叹气,心中荡起无限悲凉。

最后说说维耶利奇卡的盐矿,公元八世纪的时候,这里发现了岩盐矿,十一世纪时开始大规模开采,十三世纪以后成为重要的岩盐来源,也成为波兰的重要财政来源。地下盐矿共九层,第一层距地面65米,第九层深达327米。坑道总长达到300公里,向游客开放大约10公里。这里的矿工不是奴隶或者赤贫者,他们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,收入丰厚并且受人尊敬。在漫长的岁月中,矿工们形成了把岩盐原料雕刻成各种物品的传统,地下教堂、圣坛、浮雕以及数以百计的真人大小的雕像都是他们的杰作。维耶利奇卡盐矿最大的礼拜堂位于地下101米处,长50多米,宽15米,高12米。其中有一幅盐雕的最后的晚餐,浮雕深度只有几厘米,但是从特定角度观察却立体感十足,令人称奇。每位游客还可以领取一袋这里出产的原盐,自己尝了尝,还是很咸的。

克拉科夫相对那些更为热门的欧洲旅游城市更为恬静舒适,而且处处都是景点,走几步就可以停下来细细的品味,特别适合溜溜达达的闲逛,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松。